此处能看出,足协对比赛并不重视,觉得稳赢,想当然色彩浓烈。
在曾雪麟整个国家队主帅生涯中,对赵达裕的使用一直很摇摆,并不坚决。
甚至可以说,若非裕仔太能进球,根本进不了国足。
因为曾雪麟对于身体条件有要求,虽不像高丰文,但对裕仔……
小组赛前几场裕仔状态极佳,既有帽子戏法又有梅开二度,按道理最后一轮首发本该不在话下。
岂知曾雪麟不知从哪听来,香港队找了个跟裕仔风格类似球员,开展针对性演练。
这消息让曾老有了想法,思前想后放弃了首发裕仔。
其实香港队最怕那种脚下快的类型,郭家明故意打心理战,曾老中计。
等赵达裕替补上去,落后的中国队全线反扑早没了章法。
曾雪麟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在赵达裕的使用上出现重大失误。
如果说不让观摩是足协问题,那如何用人是曾雪麟的问题了。
当初分组结束,国足球员很高兴,挺进第二阶段毫无压力。
甚至有人放言:不出线,就去跳滇池!
在横扫澳门和文莱后,此风更甚。
最后一场前曾老明白香港不是鱼腩,保平争胜即可。
可球迷不答应:香港充其量是省队,哪有国家队踢不过省队一说?打平就完事?绝对不行!
球迷热闹不算,连媒体也凑热闹:足球报登了“竹密难堵流水过”,插手定目标:至少赢两球。
这种外部环境下,比赛成了非赢不可,且最好大胜。
国足球员有些骑虎难下,心理状态无形中发生变化。
比赛前不少人来国足驻地,甚至很多跟足球八竿子打不到的家伙也来露脸。
看似慰问和解压,实则施压。
“务必取胜”之类的话时不时冒出,对于比赛流程下了指示。
这种背景下,保平争胜方针已不合时宜。
尤其郭家明那句:有信心击败中国队。如钢针刺心般令所有人怒不可遏。
球迷要求大比分胜利,教训香港队不知天高地厚。
各路人马也纷纷亮相指点江山,球员有些无所适从。
甚至19日上午赛前还开会,连续开了四小时:不能平,要赢!
上半场国足扳平后曾老想守,一来稳守压力小有把握;二来反正也出线了。
没想到中场国足接到指示,下半场得进三个球才行。
好嘛,这一来想守都不行。
大举压上后方空虚,第60分钟被打反击后再次落后。
随后香港队全员防守,各种拖时间,逼得国足方寸大乱,最终出局。
香港队能以弱胜强,确实很有水平。
尤其是主帅郭家明,心理战打得漂亮。
他很早就发现国足被架得很高,看似厉害实则想赢怕输,曾老也无法完全按自身意图去排兵布阵。
所谓针对赵达裕、能赢国足都是心理战一部分罢了。
吃定国足不敢冒险,盲目乐观等等情绪后持续施压。
自己则带着球员在北京游玩,双方备战气氛天上地下。
香港队确实干得漂亮。
主场、实力占优,若能放平心态,出线确实问题不大。
国足若以守为主,香港队基本没机会,怎么赢?
我们自己打败了自己,想赢怕输。顾虑一多球没法踢了。
再加上外行指挥内行,过多干预主帅战术思路,能赢才怪。
曾雪麟不是里皮,他不敢吭声,最终只能以辞职谢罪。
输给香港后造成一系列恶劣后果,出乎所有人预料。
1.曾雪麟不是苏永舜,战术上没有延续性。
苏帅执教期间,更看重脚下技术,对身体对抗要求并不高,因此南派球员入选较多。
而曾雪麟虽也是南方人,但从他开始渐渐向身体对抗方向发展,在理念上存在不同。
当然曾雪麟的继任者高丰文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可无论如何曾雪麟不是延续苏永舜的战术思路,中国队开始有了变化。
对此并没错和对,不同人必然风格不同,但风格不固定多少是有点问题。
不过曾雪麟也不是没错,在使用赵达裕的问题上犹豫不决,不够坚决。
在香港队的烟雾弹下束手束脚,这个错需要曾雪麟负责。
2.足协的自以为是害人害己,自视甚高犯了骄兵必胜地大忌。
不让曾雪麟刺探军情就罢了,还错误的定位自身,认为赢香港不过小菜一碟,思想上不够重视。
同样部分球员在这种背景下,也存在盲目乐观情绪,从心态上就输了。
3.各方压力接踵而至,外行管内行。各种赛前会议,包括媒体大肆宣传,将中国队架在火上烤,到了没有退路的地步。
比赛本该以实际出发,由主帅决定如何安排战术,保平和求胜完全两码事。
倘若现实点求个平局,下半场很好踢,错就错在非要赢,这就是外行管内行的结局。
赛前轰轰烈烈造势,比赛中胡乱插手,加上中国队的心理素质向来差劲,几重因素下岂能不败?
所以中国队输的不冤,大家说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