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力根16岁时离开熟悉的草原出来打工,只会蒙语的他,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用两个月的时间学会了汉语。
两年后,在马场做驯马师的德力根,迎来了在影视剧《大明宫词》中露脸的机会。“与其说是露脸,其实就是个背影。有一段骑马追周迅的戏,后面骑马的人就是我。”德力根说。
《大明宫词》花絮照
这次机缘只是个前奏,2001年时,德力根又得到了在电影《英雄》中,当了李连杰的替身,拍摄了骑马戏份和一些远景。
《英雄》花絮照
“影视剧中骑马的戏份,对于专业骑手来说是很简单的事情。”德力根说,“拍电影时一般不会有马受伤,但也听说别的剧组在拍摄激烈镜头时,有马受伤或死掉,听说后还是挺心疼的。”
这样的拍摄,德力根是拿不到或者只能拿到极少的报酬,但他并不介意,反而很满足。
德力根跟着剧组去过原始优美的胡杨林、少数民族自治区、敦煌、无人区等等地方,偶尔会有高反,他和马都有点喘不过气来,但他乐在其中,乐在和马的互动中。
在马场工作时,德力根还接触到了英式马术。
环境不同造就了不同的骑法,蒙古骑法和英式马术的差别很大。
从小骑惯了蒙古赛马的他,第一次接触优雅的英式骑马姿势,还真有点不适应。
德力根说:“蒙古骑法更多的是用力量控制马,所以骑马时身体容易僵硬,而英式马术的规矩特别多。我练习英式马术时,越使劲姿势越不自然,两条腿的内侧每天都被磨破,但我不怕疼,第二天继续练,前一天的伤口还没结疤就又被磨破了。”
虽然下了狠心,但由于当时国内英式马术水平整体不高,所以德力根对自己的练习成果并不满意。
2003年,德力根有机会到华骏赛马场(通顺赛马场)参加马术考试,当时的考试项目是马术越野赛、障碍赛和盛装舞步,其中要跳过水坑、皮卡车等障碍。
“我是‘马疯子’,最喜欢需要胆大心细的项目,所以我的比赛成绩非常好。”虽然比赛项目是英式马术,但德力根展现出了蒙古人骨子里的冲劲,成功进入马队成为骑手。
虽然在2006年,这个团队被迫解散,但三年的时间里,外国专业教练的指导+顶级马匹+每天骑6-7匹马的不断练习,德力根的马术技巧突飞猛进。
不论是哪种骑法,最重要的是人和马达成默契的配合、互动,能达到人马合一的境界才是最好的。
而人马合一的前提,就是骑马的人要爱护马,“不舍得给马花钱,不能像对待家人朋友那样对待马,那就不要养马。”德力根说。
“马是会‘算计’人的,是有脾气的。当它不开心时,尽管它本身可以跑得很快,但在比赛时它也不想带着你拿第一。”再优秀的驯马师,也会有被倔马钻了空子的可能,现在拥有了自己的马场的德力根,同样遇到过哭笑不得的情况。
“有一次我在骑一匹倔马,我和它较劲了两圈,缰绳拉的非常紧,它一点放肆的机会都没有,当时它满身是汗。此时我俩都累了,我便有一丝放松。恰巧有个同事过来跟我打招呼,就在我回话的一瞬间,这匹马终于找到了机会,一个尥蹶子就把我掀到了地上。我生气地抬头看那匹马,那匹马眼神里的小得意我至今难忘,瞬间我就不生气了,觉得马真是有个性的动物。”德力根说。
“有人把骑马比作开车,但我觉得并不能这样比较。车是机器,没有脾气没感情,学会了开车这项技能就可以开很多种车,但每匹马都有自己的脾气和性格。有一次,一位客人买了匹马养在我工作的马场,这匹马不好驯,我骑了几次后能驾驭它了,但它不听客人的话。于是客人又请来一位驯马师调教这匹马,但依然驯不好。所以你看,每匹马都是独特的,不是说你会骑了一匹马,就以为自己能骑便天下所有马了。”——德力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