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广州体育学院,首先让人想起的就是容国团“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的励志名言。这句话激励着广州体院一代又一代学子。 这所创建于1956年的高校,是华南地区唯一独立建制具有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体育高等学府。建校66年来,学校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四大功能,为国家培养了容国团、戚烈云、陈肖霞、冼东妹等一大批的优秀运动员、专家学者、教师、教练员和管理人员,为中国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都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在广州体育学院有一批优秀的足球专家教授,具有很强的足球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2015年《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颁布后,广州体育学院于2016年4月率先成立了足球学院,成为全国第一所依据独立的足球专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管理的本科全日制足球学院。 在2016年省长杯比赛以来,广州体育学院四次夺得男子乙B组冠军;2019年设立乙A组以来,两次获得乙A组冠军;女子代表队更是连续5年登上省长杯冠军宝座,自2017年省长杯设立女子乙组以来,实现了“全满贯”的骄人佳绩。取得这样的成绩,充分体现了广体作为体育专业院校的本色。 “2016年,广州体育学院党委在中国足球改革方案出台之后,非常有魄力地成立了国内第一家足球学院,为我们足球学院今后的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近两年,足球学院在运动成绩上硕果累累,2020年广州体院获得了全国体院杯冠军,并代表广东省参加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足球项目比赛获得亚军。”广州体育学院足球学院党总支书记钟卫健(上图右二)说,“在成立足球学院后,我们整个足球学院的班子按照学校党委给我们的任务和要走在全国前列的定位,引领校园足球在竞赛上取得成绩。整个班子非常团结,包括原来的周毅院长、温永忠副院长,包括今年调整的班子,麦全安副院长、王君副院长、周兴生副书记,大家一起把足球学院好的传统传承下来。” 原广州体育学院足球学院院长周毅经历了足球学院成立的起步阶段,“足球学院的成立,希望把广东足球的青训梳理好,希望通过建立平台将足球教育的通道打通。有了足球学院,让学院的团队有了主动去思考怎样发展好足球的平台。”周毅说。 足球学院副院长麦全安表示:“我们这次获得三个冠军,得益于广东省教育厅创建的校园足球平台。自从国家发布足球战略后,我们学校对接国家战略,在2016年成立足球学院,这是广州体院学校党委作出的非常重要的决定,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才有施展才华的空间,我们的教练员才有用武之地。所以,我们取得的成绩一方面是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校园足球工作并给大家搭建了交流学习提高的平台,第二方面是学校的支持,第三方面是拥有高水平的教练团队。” 钟卫健表示:“过去五年来,足球学院为广东校园足球在全国的竞赛成绩做出了贡献,近年来都是广体组队代表广东参加全国大型高水平足球赛事,取得了优异成绩,可以说,这些成绩充分反映了广东省校园足球在全国的地位。同时,教育部第二届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教学组和广东省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办公室挂靠在足球学院,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平台,主动承担广东省教育厅的十多项校园足球相关课题,并承担了广东省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试点县(区)、‘满天星’训练营及改革试验区的遴选、省级青少年校园足球推广学校及试点县区的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的复核、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足球交流等有关校园足球专项工作,为实现我省青少年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2017年,学校与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签订了‘足球援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了喀什疏附县足球教学实践基地,创新了学校发展新模式,开创了足球援疆新模式。” 招生无优势,强大师资是核心竞争力 广州体育学院夺得三项省长杯冠军,在外界看来,广州体院拿冠军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但深入探究,并非如此。 就目前的招生情况而言,广州体院并不具备优势,在一些综合性大学选完之后,学生才会来到广州体院。所以,广州体育学院在运动员选拔起点上不占优势。在这种起点下,仍能取得出色的成绩,更彰显了广州体育学院足球学院教授、专家团队的科研与实践能力。足球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占23.5%,硕士学位的8人,占47.1%;具有教授职称的2人,占11.7%,副教授5人,占29.4%,讲师9人,占52.9%;有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培养对象1人,学科带头人1人;有国际级裁判2人,国家级裁判2人,裁判员讲师3人,还有多名11人制和五人制足球讲师等高端足球人才。 周毅、王君、郭惠宜、洪毅、郑谋荣、吕康强、张智、周兴生、李志中、李海新、王新胜等教授、专家、教练在校园足球界和职业足球界都颇有名望。 多年来,足球学院还培养了二十多名国家健将级运动员,并向国家输送了郑智、郜林、张琳芃、刘殿座、李晴瞳、罗桂平、林宇萍、谢绮文等多名十一制、五人制运动员;同时,培养了3名国家级裁判员、150多名足球国家一级裁判员,为全省及全国足球裁判员的梯队建设夯实了基础。 其中张智老师担任广东省第十四届五人制代表队总教练,并率队获得第十四届全运会广东代表团首金和广东女足全运会历史首金,李海新老师担任现役国际级足球裁判员,获评2020年中超联赛“铜哨”,充分体现了足球学院足球学科建设的专业特色。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关键是靠我们的教练团队,靠我们班子成员,大家齐心协力,做好备战。我们的教练非常敬业,经常在周末带队出去比赛、交流,牺牲个人的节假日。”钟卫健书记说。“我们有最好的教练团队,每个教练的责任心非常强。”足球学院副院长麦全安说,“三支球队克服了很多困难,比如郑指导,备战期间,孩子发烧,他都没和队伍说,每天坚持带队训练。张智教练的孩子因病居家,他一直坚持带队。我们女队的教练有痛风,走路很难受,仍然坚持带队。这些都让人感动。” 张智这次带队获得了男足乙A组的冠军,男足乙A组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职业球员和学生球员我都带过,学生球员对足球的态度、对足球的热爱是我感受比较深的。学生队员很自律,充满对比赛的欲望和胜利的渴望。”张智教练说,“第一场球,我们0比1落后,并且少打一个人,但最后完成绝杀逆转。我给队员灌输的是:足球并不是只有90分钟,比赛中什么场面都会出现,只要你不放弃,总会有机会。队员们确实做到了这一点。这些在他们毕业后做教练也会很受用。” 男足乙B组是运动训练和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组成的队伍。男足乙B组教练员郑谋荣说:“全力夺冠是我们应该做的,老一辈广体教练为我们的足球传承留下了宝贵财富。取得这样的成绩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和足球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队员们的顽强拼搏,还有各方面的保障。我们教练只是其中一个部分,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队员。我们队员分为校外和校内两部分,校外有一些在职业俱乐部梯队的队员,在学校的队伍比赛期间他们能够暂时放下在职业俱乐部梯队的训练,回到球队,为学校足球队全心投入。”女子乙组教练员吕康强在广州体育学院毕业后留校开始带队,“其实拿冠军真不是那么容易。团队非常重要,而且要上下一心。广州体育学院容国团的拼搏精神和光荣传统在足球学院和体院足球队一直传承下来,我们万众一心,每一个冠军付出了很多汗水和泪水,非常不容易。 “三金”法门:不惧逆风,飞得更高 对于广体来说,这次在男子乙A组夺冠并不容易。副院长麦全安是这次球队的领队,他透露,赛前最没把握的就是这个组别的比赛。对手是“老熟人”华南师范大学队,2020年,广体足球队就输给了这个对手。麦全安说:“今年这个冠军,是团队拼搏的结果。” 冠军从来都来之不易。这场决赛中,广州体院先丢一球,但他们凭借点球扳平比分后,再打进一球,逆转夺冠。时隔一年,广州体院的队员们终于将冠军夺了回来。 “广州体院不仅有高水平的教练,还有高水平的保障团队,我们训练和比赛后都安排了康复按摩,这是我们的秘密武器。体能的康复很重要,这让我们在经历了连续比赛后,依然能在场上拼起来。”广州体院男子乙A组教练李志中说。 这是副院长麦全安第一次做足球队的领队,这样的逆转也让他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其实我没有那么紧张,但逆转夺冠还是很兴奋,我对球队的信心是绝对的。第一轮比赛我们就是先落后一球,并且被罚下一名队员,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完成了逆转。一路走来,我们逆转了不少比赛。所以,队员们即便暂时落后也不会失去信心。”他说,“我们在开准备会的时候强调,大家要相信广州体院足球队的实力,同时要做好落后的思想准备。我当时问队员如果落后了大家有什么想法,在场的队员都说哪怕落后了也能赢。这也算一语成谶吧,到比赛中还真就出现了这个局面。落后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没有一个慌乱的,阵型一点都没变,还是坚持以我为主,所以最后逆转取胜也在情理之中。” “我们拼得很凶,教练、学生党员也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我和几位教练在平时交流的时候聊起‘亮剑’精神,比赛关键时刻敢于亮剑。”足球学院党总支书记钟卫健说。在困难的情况下没有受到影响,遇到挫折善打逆风球能扳回来的基因深深地种在广体学院每个队员的心里。 对于广体足球学院来说,在本年度的省长杯比赛中揽下三金,得益于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部门全方位的有力支持和保障。这些沉甸甸的金牌是广体在体育竞赛中的专业优势的充分体现。为了让队员们充分展现训练成果,取得优异成绩,学院为队伍配备了训练监考、体能训练及运动康复的团队,做到了训练要求上精益求精、解决问题上精准施策,这造就了广体在今年省长杯比赛中的辉煌战绩。